近日,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等联合发布《中国碳中和产业合作发展报告2022》,报告从碳中和产业合作的时代背景、碳中和产业合作的内涵及外延等五个方面对报告进行了介绍和发布。
并结合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四大领域的特征,创造性地提出能源合作、科学技术合作、数字合作、碳市场合作、消费合作、金融合作、供应链合作、国际合作的碳中和产业合作八大典型模式。
报告认为,碳中和产业是指对实现我国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重点产业,包括碳中和牵引产业和转型产业。碳中和牵引产业包括战略新兴起的产业、绿色产业、环保产业等,如: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与清洁能源(风电、光伏发电、水电、核电、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绿氢制备与多元应用、新型电力系统、负碳产业(碳捕获封存及利用、生态固碳);碳中和转型产业主要是指传统能源产业和高耗能产业,如:传统能源(煤炭、电力、油气等)、工业(钢铁、水泥、化工、汽车制造等)、交通(汽车、地铁、船运、航空等)、城市建筑(建筑节能、电气化)等。
碳中和产业合作就是运用新的技术、生产方式、商业模式来帮助传统的能源及相关产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带动社会各方面主体积极主动合作实现低碳发展这一共同目标;通过产业合作开辟一种新的以低碳技术为主导的新型生产力,结合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升级为新的未来产业业态。其本身也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业态。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加强产业内部协同及合作是产业良性发展和有序实现产业碳中和的基础和必然要求,而加强产业外部协同及合作往往能够突破产业自身的局限性,打破行业瓶颈,这也是近年来跨界融合使行业的界限变得模糊,引发更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进而可能使得未来行业发生颠覆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低碳产业化、产业低碳化、低碳价值化和低碳国际化是推进长期双碳战略目标的理论基础
报告系统性地阐述了“低碳产业化、产业低碳化、低碳价值化和低碳国际化——四化”理论,以此作为实现能源和产业双转型的理论基础,其中既需要发挥政策顶层设计作用,又要发挥市场机制驱动作用,形成合力来帮助能源和产业双转型。
低碳产业化主要是指通过全力发展低碳技术、产品与装备,加快重点产业领域布局,打造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其中涉及技术、装备、产品,及产业布局等关键方面。
产业低碳化是指基于“双碳”核算,制定不同产业面向“双碳”目标的战略,包括目标、路径、阶段性任务、企业社会责任等等。从碳源分布来看,大大降低生产端碳排放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当务之急。
低碳价值化大多数表现在碳市场活动中,以价值标准和价值增值标准来衡量并引导经济活动。低碳价值化过程中低碳价值化主要是以货币计量、利润导向,为碳交易、碳配额、碳税等围绕碳的市场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低碳国际化以低碳经济革命为核心的世界低碳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世界的有机低碳经济整体。
报告基于“四化”理论,结合四大领域(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的特征,创造性地提出能源合作、科学技术合作、数字合作、碳市场合作、消费合作、金融合作、供应链合作、国际合作的碳中和产业合作八大典型模式。
能源合作是实现双碳发展的主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逐步将从工业革命以来建立的以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导的能源体系,转变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导的绿色能源体系。
科技合作是推动双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国碳排放基数大、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短,现有绿色低碳技术不足以支撑我国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式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需加强碳中和产业链的前端、中端和后端的低碳科学技术创新与融合。
数字合作是推动双碳发展的加速器。一是要利用数字化的经济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以此促进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减少;二是要利用数字化的经济推进能源交易的市场化,通过提升能源的配置效率来减少碳排放。
碳市场合作是推动双碳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一是激励功能,即激励新能源产业或非化石能源产业,以解决减排的正外部性问题;二是约束功能,即约束抑制化石能源产业,解决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从而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地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治理环境污染。
消费合作是推动双碳发展的需求牵引力。以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要在消费各领域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深度融入绿色理念,而且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促进绿色消费,并以此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金融合作为推动双碳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构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来支持国家的碳中和战略,加大对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消费等领域的信贷支持,推出针对碳资产、排放权等相关权益的信贷创新产品,支持节能减排、减缓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相关项目的技术创新与推广。
供应链合作是推动双碳发展的循环动力。为了更好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作为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重要主体,企业在降低自身碳排放的同时,还要促进供应链成员共同实现碳减排。在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下,供应链各主体碳减排管理的协同变得更重要。
国际合作是推动双碳发展的重要渠道。碳达峰碳中和国际合作体现在深度参与全球绿色低碳创新合作,构建与有关国家的双边和多边机制,组织实施碳中和国际科学技术创新合作计划,支持建设区域性低碳国际组织和绿色低碳技术国际合作平台,深入开展“一带一路”科学技术创新行动计划框架下碳达峰碳中和研发技术与示范国际合作,适时启动相关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
实施“双碳”目标,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既是探索之路,也是希望之路。碳中和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充满机遇,大有可为。
战略机遇。我国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巩固提升ECO碳汇能力,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同时积极履行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国际义务,这为碳中和产业合作提供了战略机遇。
政策机遇。“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包括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和科技支撑、财政支持等支撑保障方案也在逐步落地,这为碳中和产业合作提供了政策机遇,我们要很好地研究政策、推动政策实施落地。
发展机遇。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实现碳中和任务非常艰巨,但我国庞大的经济规模以及巨大的市场为碳中和产业合作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未来碳中和产业合作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