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热行业市场规模;集中热力管网长度;蒸汽供热能力;城市供热面积;采暖季天然气月均消费量
城市供热行业属于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城市供热系统是指利用集中热源,通过供热管网等设施向热能用户供应生产或生活用热能的供热网络。
城市供热系统一般由三部分所组成,即热源、热网和热用户。热源又称热力的生产,主要是指生产和制备一定参数(温度、压力)热媒的锅炉房或热电厂。热网是输送热媒的室外供热管路系统,是热源与热用户连接的纽带,起着输送和分配热源的作用。热用户是指直接用或消耗热能的室内采暖、通风空调、热水供应和生产的基本工艺用热系统等。
从供热范围的角度来看,城市供热大致上可以分为集中供热模式、分散供热模式。所谓集中供热,是指在工业生产区域、城市居民集聚的区域内建设集中热源,向该地区及周围的企业、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一种能源方式。常见的集中供热模式有热电联产、区域燃煤锅炉、燃气锅炉、工业余热利用和生物质供热等方式。与集中供热模式相对应的是分散供热模式,常见的分散供热模式有小煤炉、热泵等方式。
城市供热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和零部件生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的供应;电子电器、仪表仪器、设备构件、阀门等的零部件;中游是城市供热,包括热力生产以及管网布置,下游是城市供热的消费用户,分用途有居民、商业和工业用途。
中国城市供热的参与者重多,上游能源供应商有中煤集团、新天然气云南能投江苏新能上海电力等;零部件有西门子、汇中仪表、正元地信中核科技等;中游企业就是本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如联美控股、宁波热电大连热电等;下游是采购热力的公司如中铁集团,地方供热公司以及使用热能的企业群体和居民。
第一阶段(1950-1970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供热企业绝大多数以向工业公司提供生产用蒸汽为主要业务。
第二阶段(1980-2002年):热电厂数量增加,仍以向工业公司供热为主,热力行业缺乏长期规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得到快速普及,增速远超工业用热力。
第三阶段(2002-2016年):以2003年发布的《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标志点,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供热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
第四阶段(2016-2020年):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的上升带来了供热需求的一直增长,推动供热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阶段(2021年至今):智慧供热阶段,是指通过现阶段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组建成无线物联网。进行供暖过程中收集各个热源站点实时数据,并且收集管道和室内加装各类无线传感器,将这一些数据发送至控制中心或云平台。
近年来主要围绕着双碳政策、节能减排、老旧小区管道改造、城市建筑热能效益的主题进行了政策性的引导和规范。城市供热的重点政策文件有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上重点强调了绿色建筑和老旧热力管道的改造。
据住建部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城市供热总量来看,2013-2021年我国城市供热规模呈稳步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蒸汽供热总量为65054万吉焦,较2019年减少13万吉焦,同比下降0.02%;中国热水供热总量为345004万吉焦,同比增长5.35%。根据历史数据初步核算,2021年蒸汽供热总量达354845万吉焦,热水供热总量64872万吉焦,2021年城市供热总量达42亿吉焦,2016-2021年供热总量复合增长率为3.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全国城市地下热力管道规模逐步扩大。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城乡建设统计公报显示,2016-2021年我国集中热力管网里程逐年增长,初步核算,2021年为60.73万公里,同比增长19.7%。
在市场需求及有关政策推动下,城市供热保持较快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20年,全国热电厂蒸汽供热总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全国热电厂蒸汽供热总量9.16万吨/小时,为近年来最大能力水平,占全部蒸汽供热能力的88.5%。经初步核算,2021年我国热电厂蒸汽供热能力达到10万吨/小时,占全部蒸汽供热能力的91.9%。
2013-2021年,我国集中供热面积逐年增长。2020年中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为98.82亿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为74.3亿平方米,占供热总面积的75.2%;公共建筑供热面积为21.56亿平方米,占供热总面积的21.8%。2021年全国集中供热总面积为98.78亿平方米。
2016-2021年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天然气月均消费量逐年增长,2021年非供暖季为29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6%;初步核算供暖季月均消费量为33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我国采暖季城市供热行业需求旺盛。
从中国供热面积的省市分布来看,2021年,全国供热面积为98.82亿平方米,全国共有20个省市开通了城市集中供暖。供热面积最多的是山东省,2021年为15.93亿平米,其次是辽宁省,供热面积为13.28亿平米,河北省供热面积为8.78亿平米。这三个地区对城市供热企业的需求较大,归因于这些地区工业、居民采暖需求量大,供热设施齐全等因素。其他北方地区供热面积较大的依次是黑龙江、山西、北京、内蒙古、河南、天津。
城市供热行业发展已久,最早对城市供热进行运营管理的是事业单位,后来事改企后,中国城市供热行业企业在市场体制下凸显各自的竞争优势。业内玩家按照注册资本和进入市场的时机可做粗略划分,包括早期进入玩家、中晚期进入玩家,通过市场经营积累和是否受长期资金市场青睐能反映出企业的市场吸引力。
早期进入市场的企业中,最早进入的是1992年成立的协鑫能源,同时也得到较好的资本运作支撑,目前注册投资的金额高达16亿元。1995年进入行业的宁波能源目前已经上市,注册资本超过11亿元。
中期进入的企业中,资本支撑力度最大的是联美股份,成立于1999年,目前注册资本超过22.88亿元,是城市供热行业当中最具竞争优势的企业。
较晚进入的企业当中融资能力逐步提升的企业是瑞纳智能和春城热力,因此尽管进入市场较晚,但由于涉及智慧供热,注册资本具有优势,春城热力成立于2017年,目前注册资本已超越4.6亿元。
中国城市供热行业大部分先进入的例如廊坊发展、天罡仪表、天时能源主要是吸引本土区域的投资者,在当地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城市供热行业正在朝智能化、热力商品化、情节化发展。从供热运营模式和计量的角度看,当前的供热服务效率仍有很大的技术提升空间。通过智能供热能够明显提高供热效率,有关技术将被推广应用于更多居民住宅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供热需求。
热力商品化是城市供热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逐步取消按面积计热收费、推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的办法,这一办法将推进节能和环保工作,提高城镇供热质量。
城市集中供热政策中要求提升清洁能源的使用,清洁能源提供更多元化的热源建设方法,其中生物质能凭借着其可再生、低污染的特点,符合低碳排放模式的潮流,慢慢的受到行业重视。不久的将来,以秸秆等为代表的生物能源有望成为城市供热的新宠。除此之外,地热能、核能、热泵、垃圾焚烧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将促进供热能源结构的调整,环保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十分明显。
我国城市供热市场仍会维持较快的速度增长。环保、节能、适宜、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供热方式将成为未来供热行业发展的方向。随着城市供热改革的逐步发展,供热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等因素将促进城市供热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2014-2021年,我国城市供热行业蒸汽和热水供热需求总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14%,初步预计2022-2027年我国城市供热行业将继续保持年均3%的平稳增长态势,到2027年,我国城市供热行业供热需求总量为50亿吉焦。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城市供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2024年全球光纤激光器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市场规模超过40亿美元【组图】
2024年全球PEEK材料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PEEK材料集群化与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发展【组图】
2024年全球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市场发展概况及趋势变化分析 软硬件技术的进步和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整合是关键【组图】
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工业软件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重点提升工业软件自主研发能力
2024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分析:景气度呈上涨的趋势 订单数量有所下滑
升级手机“激动人心”时代结束!威瑞森CEO:美国用户手机持有时间超过三年
没有第二家做出来!董明珠:因为太漂亮了,有消费者餐厅每个包间全部换成玫瑰空调
国内油价结束“两连涨”,或迎来年内“第五跌”!部分地区92号汽油重回“7元时代”
特斯拉5年0息购延长一个月!Model 3每日低至85元,贷款5年节省近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