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零碳园区,应将双碳理念融入到园区规划、建设、招商、管理、运营等全过程。通过学习这篇100多页的PPT——《低碳产业园路径与案例》,及其介绍14项园区案例和解决方案框架,我认识到零碳园区的三条路径:低碳化设计、低碳化管理、产业低碳化。
低碳化设计:园区在设计时全面融入低碳理念,体现在能源利用、绿色建筑、空间布局、道路交互与通行等方面,主要使用在于新建园区和传统园区的低碳化改造。
低碳化管理:主要以低碳管理手段为核心实现园区低碳化发展,应用于园区全生命周期。
产业低碳化:发展低碳产业或引导传统产业低碳化发展,主要使用在于园区定位或改造。
低碳设计包含能源利用、绿色建筑、空间规划与绿色交通四个方面,本章主要从上述四个方面出发,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经验借鉴:构建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为基础的能源利用结构 ,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低碳智慧能源体系。
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位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低碳设计由新能源、智能微网、智慧水务、绿色农业、运 动健康、运行管理六大模块组成,打造“源-网-储-荷”有机协调的能源系统,实现园区低碳节能运行。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形成了由能源供给、储能与智能微网组成的“智慧能源组合拳“,为园区低碳绿色运营奠定基础。
经验借鉴:构建适应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体系,在被动设计、绿色材料、节能与能源利用等方面广泛采用低碳技术 。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于2011年被住建部授予“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示范区交通便捷,总体形成 “两区四园”规划布局,示范区逐渐形成了通过建筑单体及区域示范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模式。
在绿色建筑建设及管理方面,示范区已形成从选址立项、土地出让、规划许可、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许可、竣工 验收、标识申报、运营管理等全过程管理办法,流程如下:
中新天津生态城最大限度地考虑区域生态条件,合理规划用地,构建富有活力的生态体系:规划保留生态核心区与蓟运河及河口湿地间的联通,形成“水库-漫滩湿地-河流-滩涂湿地-海水”的多级生态空间网络格局,在规划区域内通过水系统的构建,形成水系绿色廊道 。
在规划区外西侧以及规划区内南侧河口,保留两处滩涂湿地,作为禁止开发建设区域,作为鸟类迁徙的驿站和栖息地,严格执行开发强度分区,形成生态缓冲带,土地规划就近使用自然资源,用地类型为居住、产业、生活配套,促进就近就业。
布局模式:“人车分离”的布局理念、“各成网络”的交通组织理念,实现全区域覆盖 ;慢行系统:休闲健身道路(自行车专用)、通勤道路(自行车与行人) ;自行车停车:布设原则“足量供给,就近服务”;片区入口停车场:减少机动车在片区内的行驶范围。
经验借鉴:清晰的战略定位、完善的规划体系、绿色招商导向;通过补贴、贴息、奖励、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支持低碳项目。
作为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旗舰项目,深圳国际低碳城努力打造国家低碳发展的综合实验区,战略定位清晰, 形成了完整的规划体系和明确的招商方向;深圳国际低碳城从开发建设以来,多项低碳工程建设项目得到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奖励方式多种多样;设以“水弹性城市”为理念,作为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示范平台,园区内建筑全部采用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
经验借鉴:提出绿色低碳建设和管理的目标、策略和标准要求; 覆盖全区域的多位一体低碳能效运行管理信息系统 。
上海虹桥商务区是上海市低碳化发展的实践区,力求将“大虹桥”建成上海首个低碳商务社区,虹桥商务区低碳能效运行监测信息平台构建了一套覆盖全区域的集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储存、综合利用和形象展示于一体的低碳能效运行管理信息系统 ,为鼓励虹桥商务区“低碳”发展,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多项惠及绿色产业、项目的优惠政策。
经验借鉴:低碳规划体系与低碳服务体系建设、绿色土地出让模式,出台低碳社区评价指标、制定《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建筑评奖办法》。
苏州工业园区格外的重视能源节约、低碳工业、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先行先试工作,其低碳管理制度主要包 括低碳规划布局、绿色土地出让、低碳服务体系和绿色招商四部分。为推动园区内绿色建筑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参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制定了《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建筑评奖办法》。
经验借鉴:工业、农业、个人等六大领域碳账户体系建设、绿色金融配套机制,制定六大领域碳账户建设及碳排放量的核算和评价标准。
2021年以来,衢州市依托能源大数据中心“绿能码”数据,探索建立企业碳账户和低碳评价标准,与衢州市绿色金融信用信息平台共享数据,对企业配套差别化的财政金融政策和绿色金融服务,激励传统企业绿色改造转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手段,依托衢州市绿色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平台(衢融通),开发了工业、农业和个人三个碳账户管理系统,实现了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数据打通。
经验借鉴:推动产业与基础设施生态化发展,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环保技术应用、绿色发展的策略指导、绿色服务平台建设。
围绕九大产业,天津经开区形成了以企业类型多样化、产品链接关系紧密、资源闭合流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为特征的生态工业雏形;致力于资源能源集约化供给的运行模式,通过减量、过程再用、末端资源化等措施促进基础 设施生态化建设,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工业园区低碳化发展的典型,实现了经济率先发展、资源节约利用、环境友好与生态文明的共赢。
经验借鉴:通过能源梯次利用、重点领域节能进行高碳产业低碳化改造,调整能源结构、引进低碳项目、进行人才与技术储备。
南港工业区结合园区特点,积极地推进冷能梯级利用和重点领域节能,实现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南港工业区坚持招商引资与双碳目标相结合,将产业链安全与“双碳”目标相结合,优先引入有利于落实 “双碳”目标的“低碳”项目,引进高校院所以增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并依托现有规模与多元场景优势,为实现“双碳”目标进行人才 储备、技术储备,形成产业链与生态圈的双向互动。
经验借鉴:以德州市的优势产业——太阳能产业为依托,构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多业态太阳能产业集群。
中国太阳谷将被打造成世界级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研发检测中心、制造物流中心、科普教育示范中心、观光旅游中 心、国际会议中心等“五大中心”,同时,中国太阳谷把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与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等优化组合融入到了园区建设中,包括日月坛·微排大厦、蔚来城和太阳谷国际会议中心等。
经验借鉴:构建“2+N”产业体系,全力发展智能电网和新能源产业;建立保定·中关村数字化的经济产业园,促进数字化的经济产业发展。
保定高新区在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光电和风电产业上实现了迅速增加,培育出一批国内行业领军企业 ,覆盖了智能电网整个产业体系,也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能源设备基地、智能电网主要单位,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同步发展,赋能实体经济,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数字化的经济生态体系,打造数字化的经济发展高地。
经验借鉴:聚焦构筑低碳环保产业生态圈;中英合作项目,引进英国方面的低碳技术、企业和人才。
中英低碳环保产业园在筹划之初即明确“核心区+若干专业园区+示范区”的“一园多区”发展模式,旨在聚焦低碳环保产业,构筑低碳环保产业生态圈 。
经验借鉴:专注于互联网行业,打造互联网产业链生态,各园区根据城市特点 进行行业细分;产业资源生态、创新服务生态、绿色办公生态三位一体的园区生态。
恒生科技园通过绿色自然的商务空间和体系化的服务,联合战略合作伙伴,汇聚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产业链生态,强调产业生态与自然生态相结合,倡导 “花园办公、绿地办公”,其设计体现了“低碳、绿色、 人性化”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