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工控K1 :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学技术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信用评级报告
原标题:25工控K1 :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学技术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信用评级报告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该公司 2021-2023年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分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版)和财政部颁布的其他各项会计准则。2024年上半年度公司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该公司系整合广钢集团、万宝集团、万力集团和广州智能装备等大型广州市属国有公司集团而成立,同时公司作为广州市政府工业领域投资平台,成立以来收购多家子公司,目前业务涉及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家电制造等多个领域,规模优势显著、总实力强。2023年以来,受益于外部客观因素消除及下游需求恢复,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速增加拉动公司汽车零部件等业务,当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较上年有所增长。但是公司装备制造板块部分业务受下游市场需求低迷等影响,经营压力仍较大。公司主业面临较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整体盈利能力较弱,资产处置收益和投资收益等对公司利润贡献较大。
2024年第三季度,为应对经济稳步的增长压力,我国宏观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加大,有利于增强信心和扭转预期。在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庞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以及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基础上,我们国家的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保持不变。
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经济景气度回落且增长动能不强;受益于补库周期,全球贸易活动维持正增长。美联储四年来首次降息落地,至此,除日本央行外的主要央行均已进入降息通道;政策宽松与经济疲弱交织,金融市场的波动率明显上升,强势美元和不稳定的宏观环境加剧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脆弱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全球生产率的提升值得期待,而供应链体系的区域化转变、保护主义盛行、地缘冲突多发等将带来负面影响。
我国经济数据持续走弱,完成全年发展目标的压力上升。就业的结构性问题仍较为突出,价格水平修复力度偏弱。服务业和工业生产活动增速均存边际走弱迹象,企业经营绩效改善受阻,其中有色、化工以及电子信息制造等高技术制造业表现相对较好。消费增长低迷,促消费政策的成效有待释放;制造业投资提高相对较快,基建投资增速下滑明显,而房地产投资持续大幅收缩;出口保持韧性且具有较强的带动效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表现相对较好。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有所缓解,对一篮子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基本稳定,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机构保持较强吸引力。
我国持续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坚持扩大内需、推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等是应对国内外复杂局面的长期政策部署;短期内,为应对增长压力,一揽子增量支持性宏观政策密集出台。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加快财政资金使用、扩大专项债支持范围、提前下达明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充分的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通过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推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拟一次性较大规模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进一步缓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明显提升,央行大力度降息降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为实体经济发展和长期资金市场稳定提供有力的货币金融支持。
经济增速下降是转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预计 2024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短期内,宏观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和提振资本市场有利于增强信心和扭转预期;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码有望带动消费增长趋稳;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基建投资稳增长的功能持续,房地产业投资仍面临较大压力;出口存在降速可能,且面临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在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庞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以及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基础上,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保持不变。
2023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支撑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增长,我国机械行业整体稳定运行,行业整体经济效益有所提升。机械细分行业表现分化,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机械行业的引领作用显著,但是传统机械领域受经济周期性下行波动影响经营压力仍较大,企业销售回款整体有所减慢。
展望 2024年,机械行业涉及细分领域众多,行业内部此消彼长但行业整体持稳向好发展属于常态。虽然部分子行业及部分企业的客户信用质量弱化使得机械企业应收账款、存货等核心资产质量持续面临挑战。但中长期看,我国机械行业整体发展质量有望通过进一步的科技赋能实现较显著提升。
按下游应用领域区分,预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相关子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如技术与制造能力支撑下风电机组大型化、光伏设备光转换效率的提升,以及主要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可有力支撑风光电的“平价上网”,进而推动下业由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发展,可望迎来更广阔的的市场空间;动力电池及储能领域的技术演进也将推动相关设备市场空间的拓展;工业机械作为制造业升级发展的基础,应用极为广泛,其中高尖端机床产品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工业机器人等工业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在人口结构持续演进过程中也将愈发重要。而一些传统机械设备制造领域,短期或持稳或承压明显。其中轨道交通设备、重型电气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下游需求周期性波动大但行业集中度很高,发展质量及信用质量有望长期持稳;主要面向基建领域需求的建筑机械和重卡等,则将持续面临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期结束后愈发凸显的内需弱化和产能过剩问题,以及为快速提升全球竞争力与国际化运营管理水平而带来的投入压力,其在关键技术突破、生产布局调整优化以及经营与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将面临诸多挑战。
汽车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等特性。汽车零部件行业为汽车产业的上业,产品通用性较强,对规模经济和研发能力要求很高。国内传统燃油车零部件企业与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相比,在核心技术、规模上存在差距,同时国内市场集中度低,零部件制造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进程下,加之短期内行业降本竞争压力、国内整车厂商持续推进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国内零部件企业总体发展机遇增强。汽车零部件产品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涉及各类金属及化学品等,价格波动较频繁,企业经营及盈利稳定性易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为满足整车厂商对规模、工艺和质量等方面较高需求,汽车零部件企业持续面临高精尖设备、智能化产线等资金投入压力,且
2021-2023年及 2024年上半年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1,004.22亿元、1,112.46亿元、1,217.47亿元和573.75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988.24亿元、1,093.40亿元、1,201.39亿元和 567.09亿元,近年来持续增长主要系受汽车零部件业务增长较快拉动;由于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核心业务所处市场竞争激烈,加上低毛利率的贸易收入占比较高,使得公司综合毛利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同期分别仅为 8.71%、8.97%、10.19%和 9.69%。
2021年底,该公司重组合并了广州智能装备,并自 2021年 1月 1日纳入公司合并报表。广州智能装备为原广州市国资委直属大型装备制造业集团企业,系整合了广州机电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广州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重集团”)和广州广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日股份”)等多家广州市装备
2021-2023年及 2024年上半年度,广州智能装备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166.87亿元、166.11亿元、149.34亿元和68.61亿元,其中 2023年以来收入减少主要系电线电缆业务结构调整导致收入减少,同时受外部市场需求低迷及竞争加剧等影响,柴油机和部分重型机械产品销售规模下降等所致。广州智能装备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且所处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毛利率水平一直不高,2021-2023年及 2024年上半年度分别为 12.28%、11.56%、14.14%和 13.97%。
广州智能装备的装备制造业务主要涉及柴油机、电线电缆、重型机械制造等,2023年以来受电线电缆业务收入会计政策调整及重型机械、柴油机、锻件等业务下游需求减弱,经营压力上升等影响,装备制造业务整体收入有所下滑,且整体业务盈利水平仍较弱。其中柴油机业务的运营主体广州柴油机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柴股份”)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中速柴油机专业生产厂家,主要生产中速大功率船用柴油机、气体机、发电机组及黑色金属铸件,产品功率覆盖范围从 660kW到 10680kW,主要用于国内船舶、陆用电站和石化等领域。2021年11月,广柴股份与日本三菱重工下属的日本柴油机公司(J-ENG)签订 UE系列低速柴油机授权许可生产合作协议,正式取得 UE系列低速柴油机的技术授权,其柴油机产品应用范围扩大至可满足 6万载重吨的船舶使用。目前广柴股份具备 400台中速柴油机和 50台低速柴油机的生产能力。近年来受船舶市场需求减弱的影响,广柴股份中速柴油机新接订单呈下降趋势,同时广柴股份自 2022年开始独立取得专利许可生产低速柴油机,2023年低速柴油机的接单量和销量大幅增加,一定程度缓解中速柴油机下滑影响。2021-2023年和 2024年上半年度柴油机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2.41亿元、12.61亿元、11.02亿元和 5.15亿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 19.45%、13.51%、
5.48%和 12.12%,近年来毛利率波动主要是产品结构调整所致,其中 2024年上半年度毛利较高的中速柴油机收入占比提升导致毛利率同比有所增长。电线电缆业务主要运营主体为广州电缆厂有限公司(简称“广州电缆厂”),
主要产品包括电力电缆、铜芯铝绞线、电气装备用电缆等,目前以中低压电缆为主。广州电缆厂旗下“双菱”牌是中国驰名商标,在全国电线电缆行业中规模排名第 30名,在广东省电缆市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2021-2023年及 2024年上半年度广州电缆厂收入分别为 56.59亿元、64.09亿元、45.59亿元和 25.18亿元,其中 2023年以来广州电缆厂调整业务结构,收入同比有所下降;由于电线电缆行业参与竞标企业众多,价格竞争激烈导致行业毛利率普遍较低,同期毛利率分别为 6.93%、7.69%、11.72%和 8.73%,其中 2024年上半年度毛利率较低主要是原材料铜价上涨,加之订单减少导致收入规模同比下降,毛利被挤压所致。重型机械业务主要经营主体为广重集团,主要产品包括汽轮机、压力容器等。近年来广重集团经营较为稳定,2024年上半年度由于汽轮机市场需求低迷,广重集团营业收入及毛利率同比均有所下降,经营压力上升。
该公司于 2019年 6月收购上市公司山河智能(股票代码:002097.SZ),山河智能在桩工机械、挖掘机械等工程机械细分领域有较强竞争力,为国内地下工程装备龙头企业,2024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 50强,2023年全球挖掘机制造商 20强,其静力压桩机产品国内、出口市场占有率均居第 1位;旋挖钻机产品国内、出口市场占有率均居第 4位。此外,山河智能还从事飞机租赁和销售业务,通过回收二手飞机进行维修、改装或拆解零部件后重新投放全球航空市场,其中租赁业务包含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模式,销售业务包含基地运营及代理销售模式,并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山河智能在航空租赁行业的全球排名为前 50位。
工程机械行业受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影响较大,下游客户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矿山等行业,周期性非常明显。2021-2023年,山河智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14.08亿元、73.02亿元和 72.29亿元,其中 2022年受宏观经济提高速度放缓、基建及房地产市场下滑影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持续下行,山河智能工程机械业务规模有所缩减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35.99%;2023年工程机械行业处于国内需求收缩、行业周期性下行阶段,而出口市场整体需求较好,但市场竞争加剧,2023年山河智能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72.29亿元,同比下降 1.00%,其中,境外市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7.66%,境外收入占比 56.80%,境外业务利润、回款均同比大幅增长,而国内市场持续下降,境内市场实现收入 31.23亿元,同比下降 23.56%。境外收入增长虽未能完全抵消国内工程机械销售下滑,但整体营业收入基本维持上年水平。2023年山河智能整体毛利率 28.06%,同比增长 6.71个百分点,毛利润同比增长 4.7亿元,主要系境外收入增长,同时通过降造、运输成本等提升盈利水平所致。此外,当年航空市场资产价值回升,加之飞机租赁、维修等客户需求增加,航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0.09%。2021-2023年,山河智能分别实现净利润 3.22亿元、-11.70亿元和 0.19亿元,其中2022年因受基建、房地产项目大幅下滑影响,客户设备开工率低,还款困难,相应垫款及应收逾期情况严重,当年集中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7.85亿元,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2024年上半年度,由于工程机械业务海外市场竞争激烈,加之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低迷,山河智能当期实现收入和净利润 36.41亿元和 0.19亿元,分别同比减少2.90%和 50.51%,其中净利润同比减少较多主要是期间费用增加所致。在手订单方面,截至 2024年 6月末,山河智能在手订单为 13.10亿元,较上年基本持平,新增订单金额合计 39.12亿元,较上年同比减少 7.96%。整体看,山河智能未来仍面临一定业绩改善压力。
工程机械设备普遍单台价值高,上游采购生产占用主机厂资金较大;同时,下游客户购买产品主要用于工程机械施工,收款周期长,短期内无法向主机厂支付全部货款,由于上下游两端大量占用主机厂资金,因此工程机械行业普遍采用按揭、融资租赁等销售方式,为客户向金融机构提供设备回款的担保。山河智能销售结算主要采用按揭销售、融资租赁两种方式,其中采用较多的为按揭销售、融资租赁两种方式,该类结算方式虽然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但是存在产品回购风险和或有负债风险。截至 2023年末,山河智能融资租赁方式和分期收款方式
该公司其他机械产品主要包括航空发动机、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其中公司于 2020年 9月和 2020年 11月合计以 6.00亿元收购中国航发湖南南方宇航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宇航”)43.55%的股权。南方宇航主营业务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和高端装备传动部件的研发与制造,承担了 30多型军、民用航空发动机部件和零件生产制造任务,包括大型商用发动机长江 1000、长江 2000等国家重大装备的任务,此外,近年来受益于风电能源的快速发展及市场需求扩大,南方宇航逐步完善产品结构,风电风机产品订单增加,2023年该类业务收入占比 86.20%。2021-2023年南方宇航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21.85亿元、23.91亿元和 16.32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 1.25亿元、1.38亿元和 0.30亿元,其中 2023年收入和净利润较上年均有所下滑主要系风电风机产品成本过高且新上市产品销售不达预期所致。2024年上半年度,由于部分风电产品招标延迟,订单下滑导致收入同比减少 24.90%至 5.35亿元,加之固定成本摊销金额较大,导致净利润同比减少 0.77亿元至-1.42亿元。
2021-2023年及 2024年上半年度,万力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36.43亿元、48.24亿元、56.14亿元和 29.50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12.20%、12.97%、18.62%和 19.27%;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72亿元、0.58亿元、3.64亿元和2.17亿元。其中 2022年受益于轮胎销量大幅提升,同时原材料成本整体有所下降,当年万力股份扭亏为盈;2023年万力股份轮胎销量持续扩大,同时对原有半钢子午线月投产后成本进一步下降,主业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当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截至 2024年 6月末,万力股份轮胎产品已销售至英国、美国、巴西、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等 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万力”品牌销售代理商 242个,“SUNNY”品牌销售代理商 2013个,“APTANY”品牌销售代理商 195个。万力股份国内市场主要采用区域代理模式,在全国已建立起由 200余家经销商、约 8,000家分销商组成的销售网络,与经销商的销售结算主要采取先款后货的方式。此外,公司为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广汽本田、广汽乘用车、上汽大通、东风乘用车、江淮汽车、比亚迪、奇瑞汽
该公司建材制造业务的经营主体主要为全资子公司广州广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钢新材料”)。广钢新材料是五羊牌建筑钢材的资源整合和运营平台。五羊建筑钢材品牌采用轻资产联盟运营模式:即不再将大量自有资产金额的投入厂房建设、设备购置、产品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而是将这些环节外包,自身则集中于质量控制、品牌运营、设计开发和市场推广等附加值业务,与其他钢铁制造企业合作,建立“五羊”品牌建筑钢材生产加工基地,进行存量钢铁资源联合开发,实现灵活运营。“五羊”品牌是华南地区的主流品牌,处于华南领先水平;2023年广钢新材料“五羊”品牌钢材销售量为 203.47万吨,在广东省内建筑钢材市场占有率为 6.33%。
2023年广钢新材料前 5大合作钢企的业务占比为 82.18%,合作供应商集中度高,主要为国内大型钢厂。广钢新材料对供应商采取先货后款的方式,主要结算方式为现款和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周期平均为 45天。广钢新材料的主要产品为建筑钢筋,包括螺纹钢和盘螺钢线等;销售区域以广东省为主,占比约 70%,其次为华东地区,占比约 25%,其余为广西等地。
2021-2023年及 2024年上半年度,广钢新材料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24.09亿元、110.72亿元、93.56亿元和 39.85亿元,近年来收入持续下降主要是钢铁行业市场需求减弱,以及国内钢铁产能过剩,钢材价格持续下滑所致;广钢新材料业务毛利空间很小,同期毛利率分别仅为 1.06%、0.74%、0.96%和 0.10%,且受到钢材价格下滑影响毛利被挤压。同期净利润分别为 0.49亿元、0.09亿元、-0.27亿元和-0.02亿元,受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下降等影响,2023年以来广钢新材料处于亏损状态。
该公司盐化工业务主要运营主体是南方碱业。南方碱业主要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截至 2024年 6月末纯碱产能为 60万吨/年,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纯碱企业,约占华南地区珠三角地区 1/3的市场份额。南方碱业资源优势明显,
2021-2023年,南方碱业实现收入分别是 12.06亿元、13.92亿元和 14.70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14.64%、16.95%和 21.29%;净利润分别为 0.88亿元、1.43亿元和 1.95亿元,受益于下游冶金和新能源市场需求不断恢复,产品价格不断回升,南方碱业收入和净利润呈现较快增长。2024年上半年度,由于蒸汽价格上涨,加之纯碱市场需求减弱,导致南方碱业收入和毛利率同比均有所下滑,当期分别实现收入和净利润 5.59亿元和 0.14亿元,分别同比减少 22.20%和 77.83%。
该公司精细化工业务经营主体为珠涂公司,主要从事涂料、溶剂、粘胶剂等精细化工的生产和销售。2023年珠涂公司位列中国涂料企业百强的第 58位,主要产品为醇酸、酯胶油漆等。2021-2023年及 2024年上半年度珠涂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3.55亿元、3.82亿元、4.42亿元和 2.15亿元;毛利率分别是 20.35%、16.75%、15.98%和 15.38%;实现净利润分别为 0.08亿元、0.10亿元、-0.11亿元和 0.03亿元,珠涂公司整体利润较为薄弱,其中 2023年亏损主要是处置沈阳派尔化学有限公司形成投资收益-0.33亿元所致。
该公司家用电器制造业务经营主体为万宝集团,主要从事冰箱及压缩机业务,2023年两大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7.28%和 60.40%。其中冰箱产品的产销规模偏小,竞争优势不明显,产品主要定位大众化的小型单门冰箱,以OEM贴牌出口至美洲等国外为主,客户主要包括 GE、MC、伊莱克斯等。压缩机业务采用自主驰名商标“HUAGUANG”,与多家一二线品牌冰箱整机生产厂商保持了良好合作关系,下游客户包括青岛海尔、新飞、美的、海信容声、美菱等,出口对象主要有伊莱克斯、惠而浦等。近年来国内冰箱市场需求疲弱,行业整体经营压力较大。2021-2023年及 2024年上半年度,万宝集团家电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分别是 41.99亿元、37.77亿元、45.66亿元和 29.53亿元,2023年以来万宝集团加大北美地区冰箱销售拓展力度,收入较上年呈现增长;同期毛利率分别是 2.97%、9.36%、10.09%和 9.00%;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86亿元、-0.83亿元、0.38亿元和 0.32亿元,2023年以来受益于业务规模扩大及盈利能力小幅提升,利润得到一定改善。
万宝冰箱整机目前拥有三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从化市(广州市辖县级市)、民权县(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和梅州市。其中从化基地以生产小型冰箱为主,具备年产 180万台的产能;民权基地设计产能为年产 47.43万台大冰箱、大冷柜;梅州市产业园主要生产高端冷柜和高端酒柜,设计年产能 93.6万台。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低迷,冰箱产能利用率一直很低,2021-2023年及 2024年上半年度,万宝冰箱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52.50%、47.79%、43.93%和 52.21%。压缩机产能利用率相对较高但呈现波动,同期分别为 88.15%、100.54%、83.17%和 82.82%。
和 107.76亿元,贸易业务运营主体包括广州万宝商业集团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万宝商发集团”)、广州汇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工控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原名“金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广州越鑫机电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贸易品种为有色金属、钢材等。该业务毛利率水平很低,同期分别仅为 0.62%、0.59%、0.34%和 0.36%。近年来万宝商发集团逐渐提高风控标准,赊销客户主要集中在建材客户,大多拥有央企背景,并给予30-60天的账期,其余均为现款现货或赊销加抵质押物,但仍需关注贸易业务的风险管控情况。
该公司贸易业务前五大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占采购金额或销售金额的比重均不超过 40%。在贸易结算中,公司需向上游供应商预付一定比例的采购款,付款方式以现汇为主,但对下游信用度较好的企业一般给予 1-3个月信用期,因此存在短期资金压力。
该公司通过实行“以销定购”确定供应商以及销售客户,并履行合同定价,锁定价格敞口。2023年贸易业务周转天数为 15天,较上年增加 3天,主要系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钢材市场业务周转减弱所致,且期间会产生一定存货。近年来由于钢材价格持续下跌,仍需关注贸易商品的跌价损失风险。
易通过自建平台广州化工交易中心实现的撮合及自营业务收入。该交易平台拥有经营化工产品大宗商品交易牌照,是广州市规划建设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之一,目前,广化交易数据库信息涵盖 9大类,17个重点化工产品行情走势数据及近 300种化工产品供需价格动态信息,数据库信息量超过 1000万条。平台用户包括生产商、贸易商等多种参与者,通过平台发布的实时供需信息,形成交易意向。撮合业务结算方式分为现款现货和预付平台保证金(约为交易额的 10-20%),预付方式进行的结算周期一般不超过 45天。2021-2023年及 2024年上半年度广化交易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126.10亿元、177.46亿元、127.16亿元和 42.88亿元,其中 2023年营业收入下降主要是市场需求不足,交易规模缩减所致;同期毛利率分别为 0.26%、0.32%、0.46%和 0.43%,持续处于很低水平;同期广化交易净利润分别为 0.03亿元、0.04亿元、0.10亿元和-0.10亿元,处于盈亏平衡附近。
该公司整合的多家国有工业企业名下房产物业及土地资产丰富,目前该公司合并范围内可处置或开发利用的房产建筑物和土地分别为 541万平方米和 1,132万平方米,主要位于广东省南沙区、荔湾区内,且以工业使用性质为主。截至 2024年 6月末,公司已出租的运营土地物业面积合计 250万平方米,租金收入约 6亿元。
此外,截至 2024年 6月末,该公司合并范围已被政府收储的土地为 277万平方米,按照收储协议预计收购总价为 565亿元,已累计收到款项 448亿元(计入资产处置收益科目),后续预计仍有超过 117亿元的土地补偿款到位,但具体金额及具体收到时间需待土地挂牌及确定土地价格,以及视财政计划执行情况而定。
2020年该公司将原广钢集团、万力集团和万宝集团下属的房地产运营主体重组整合成立了广州工控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科技产业集团”),主要利用集团存量土地资源,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构建“资本平台
+研究院+产业集群+科技园区”四位一体的国有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目前科技产业集团主要在建、拟建的产业地产项目为 4个,合计占地面积 12.95万平方米,拟建成商业和办公建筑面积分别为 13.14万平方米和 46.74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 83.46亿元,截至 2024年 6月末已投资 48.09亿元,主要资金回笼方式为出租和出售,截至2024年 6月末已取得回款 17.22亿元。其中在售岭南 V谷一期项目于 2018年 8月开盘,项目分期开发销售,已实现销售面积 2.82万平方米,销售进度 33%,项目已取得回款 4.74亿元;广昊大厦项目于 2021年 10月开盘,已全部销售完毕,实现销售面积 2.59万平方米,已取得回款 8.23亿元;广钢新城城市综合体项目计划建设 2栋公寓物业,目前主体已经竣工验收,装修工程施工中。,该项目于 2022年 10月开盘,已实现销售面积 2.08万平方米,销售进度为 38%,已取得回款 4.12亿元。黄埔化工湾区绿色化工数字交易园项目主要建设楼宇 4栋(商业及附属用房),截至 2024年 6月末已投资 2.70亿元,目前尚处于基础建设阶段。总体看,公司未来仍有较大的产业地产开发资金投入需求,目前部分项目销售进度较慢,需关注后续的去化压力。公司产业地产开发项目主要对存量土地进行盘活,未来暂无其他新增房地产项目开发计划。
目前该公司主要在建项目包括大湾区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二期、三期)、广州国际智谷总部中心项目(广州工控国际总部)等,计划总投资合计 173.44亿元,截至 2024年 6月末累计投资 40.02亿元。其中大湾区现代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系为满足产业升级及承接和扩充广柴股份(计划使用 150亩)、广重集团(计划使用9
151.2亩)的产能而建设,公司通过下属企业广东轻工业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广轻机”)收购广州工控智能装备产业有限公司(曾用名广州中船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简称“工控智装”),利用工控智装已建成的厂房、1,500
吨级港池式专用码头和土地(共 668.85亩)用于项目建设。该项目分三期建设,项目原计划总投资 47.30亿元,建设资金均来源于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其中一期项目(又名广重重机临港基地项目)已于 2022年末竣工处于验收阶段。二期项目(又名广柴股份大岗基地项目)实施主体为广柴股份,二期项目计划总投资 12.44亿元,预计建成后实现 400台中速柴油机和 100台低速柴油机的生产能力,并将承接荔湾区芳村大道和江苏省靖江市生产基地搬迁产能;截至 2024年 6月末,二期项目已投资 3.21亿元,已完成 B区厂房建设,剩余 A区厂房建设尚处于在建过程,预计推迟至 2024年 11月末完工。三期项目实施主体为广州广重重机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20.81亿元,计划新增盾构机主要零部件(盾体、刀盘)40台套、能承受压力的容器 35,000吨、汽轮机 100台和发电机60台的生产能力,截至 2024年 6月末,已投资 2.29亿元,目前仍处于建设阶段,预计将于 2025年 12月末完成建设并将承接广重集团钟村基地搬迁产能。
广州国际智谷总部中心项目(广州工控国际总部)经营主体为广州工控智谷文化投资有限公司,项目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鱼珠片区,计划总投资 33.89亿元,项目计划引入广州工控国际总部、高端先进智能制造业总部产业链集群,以及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国际供应链金融、国际航运物流等项目,利用产业和文化赋能,构建产业生态综合体与“独角兽”企业总部新高地。截至 2024年 6月末,项目累计投资 14.41亿元。项目未来收入来源于销售物业收入(写字楼、创意办公和地下车位)和自持物业(写字楼、商业和地下车位)的出租收入。
该公司为广州市国资委直属的国有企业集团和广州市重要的国有资本运营主体,定位于广州市属工业制造类企业的管理、投资和整合平台,公司资本实力强且业务已形成较大规模。2024年公司在《财富》世界 500强位居394位。其中,装备制造业务方面,2023年广日电梯入选 2023全球电梯制造商 10强,广州电缆厂在全国线名,山河智能在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 50强中位列 38名。汽车零部件业务方面,万力股份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子午线轮胎生产企业;化工制造业务方面,2023年子公司珠涂公司位列中国涂料企业百强第 58位。
技术方面,截至 2024年 6月末,该公司下属子公司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合计 9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计 10家。2021-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 17.99亿元、24.27亿元和 25.31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 1.79%、
该公司装备制造等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且给予客户销售账期,营业周期较长,但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务具有高周转效率的特性,使得公司营业周期总体相对较短,2021-2023年营业周期分别为 93.75天、114.66天和 118.36天,近年来由于营业周期较长的先进制造业板块业务占比上升,营业周期有所延长。2021-2023年公司总资产周转速度分别为 1.02次/年、0.83次/年和 0.78次/年,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但因从事大量贸易业务加快整体周转速度,10
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处于行业内高水平。其中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分别为 8.74次/年、6.48次/年和 5.96次/年,逐年下降主要系先进制造业板块中装备制造等业务回款周期延长所致;存货周转速度分别为 7.02次/年、6.26次/年和 6.39次/年,近年来有所波动主要是产品结构调整所致。
从盈利来源的构成来看,该公司主业盈利能力较弱,盈利对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的依赖度较高。2021-2023年及 2024年上半年度,公司营业毛利分别为 87.46亿元、99.79亿元、124.05亿元和 55.61亿元,其中 2023年受益于广日股份、润邦股份、天海电子等子公司业务增长拉动,公司营业毛利有所提升。但是2024年以来公司装备制造业务所处行业景气度低迷,多个产品所处市场饱和,竞争激烈,企业普遍经营压力加大,2024年上半年度公司营业毛利同比有所下滑。
2021-2023年及 2024年上半年度,该公司期间费用分别为 84.93亿元、98.35亿元、105.18亿元和 49.79亿元,其中 2023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 21.28亿元、43.17亿元、25.31亿元和 15.42亿元,其中管理费用占期间费用的比重为 41.04%,主要为职工薪酬支出 23.19亿元,公司系由多家广州市属企业整合重组设立,人员历史负担重,加之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人员仍在整合中导致管理费用规模较大。总体看公司期间费用中人员负担、财务费用负担和研发投入压力均较大,对营业利润造成侵蚀。同期,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含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 11.00亿元、23.02亿元、13.79亿元和 1.07亿元,其中 2022年计提减值损失额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山河智能计提较多应收账款减值损失,以及润邦股份和鼎汉技术计提商誉减值损失所致。2021-2023年及 2024年上半年度,公司经营收益分别为-11.69亿元、-25.84亿元、0.28亿元和 0.27亿元,其中 2023年以来经营收益虽有所改善,但仍处于微利状态。
该公司因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项目,每年可获得一定规模的政府补助收益,2021-2023年及 2024年上半年度,公司其他收益分别为 3.59亿元、4.28亿元、4.84亿元和 2.57亿元,其中 2024年上半年度同比增长 64.85%系科研项目类政府补助获取同比增加所致。同期营业外净收入分别是-2.87亿元、3.71亿元、-0.20亿元和 0.39亿元,其中 2023年减少 3.91亿元主要是补偿款、罚款、滞纳金收入同比减少,加之非流动资产毁损保费费用同比增加所致,该类收益稳定性较弱。同期,资产处置收益分别为 40.98亿元、20.30亿元、1.39亿元和 4.67亿元,主要来自广轻机和广州电缆厂等子公司土地被政府收储所取得的补偿收益,受土地收储及出让进度等影响该类收益年度间波动较大,其中 2023年部分收储土地受土地招拍挂及出让进度影响土地收储款到位延后导致当年资产处置收益金额较上年大幅度减少 18.91亿元至 1.39亿元,2024年上半年度因确认广州电缆厂土地收储款,公司取得资产处置收益 3.53亿元。同期,投资收益分别为 20.29亿元、16.81亿元、18.43亿元和 5.30亿元,其中 2023年因持有股权资产(包括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实物资产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合计为 18.23亿元,主要产生自日立电梯中国(7.54亿元)、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州银行”)(3.15亿
元)等长期股权投资收益,2023年投资收益增长主要是权益法核算的日立电梯中国经营业绩提升产生的投资收益同比增加 1.37亿元所致。2021-2023年及 2024年上半年度,公允市价变动收益分别为 3.85亿元、0.80亿元、-0.70亿元和-0.50亿元,近年来下降主要系交易性金融实物资产价值以及投资性房地产市值下降所致。
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2021-2023年及 2024年上半年度该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 41.56亿元、17.40亿元、20.64亿元和 12.37亿元,近年来净利润呈现波动主要系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以及土地处置收益、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收益波动所致。同期公司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4.14%、1.56%、1.70%和 2.14%。总体看,公司主业盈利能力较弱,利润主要是依靠非经常性损益,整体盈利稳定性有待提升。
近年来随着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在建项目的推进和合并范围的扩大等,该公司债务规模总体呈增长趋势,2021-2023年末和 2024年 6月末,负债总金额分别为 763.85亿元、956.74亿元、1,092.93亿元和 1,061.93亿元。同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63.29%、65.33%、65.77%和 64.81%,整体处于合理水平。因公司债务规模大,同期末权益资本对刚性债务的覆盖程度分别为 0.87倍、0.83倍、0.80倍和 0.84倍,覆盖程度处于一般水平。(未完)